您的位置: 首页 >护理天地

护理天地

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——正确认识医生和医疗

发布日期:2021-01-20 浏览量:22298 次

1.png

不朽的墓志铭的原文:


“to cure sometimes;to relieve often;to comfort always.”


墓志铭的流传极广的中文翻译,非常简洁而富有哲理:“有时,去治愈;常常,去帮助;总是,去安慰。”


墓志铭解读


特鲁多医师的墓志铭,概括了医学救死扶伤的职责,成为医生们所遵从的行医准则,表达了一个道德高尚的医生对待病人的心态,以及一种理性的谦卑、职业的操守和医学人文的朴素境界……


“有时,去治愈”,说明了医生行医救人的天职,同时也表明了医学的局限性,人体是世界上最复杂和不确定的机器,医生不能治愈每一个病人,每一种疾病。但是这绝对不是说医生可以无所作为,一位负责的医生应该常常去帮助病人、温暖病人,而一位真正的大医则是总是去安慰,自始自终地感知病人,关爱病人。也正如特鲁多医师曾说的:“医学关注的是在病痛中挣扎、最需要精神关怀和治疗的人,医疗技术自身的功能是有限的,需要沟通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去弥补……”而这种人文关怀其实就是医学人文的真谛。


这是一种人性光芒的传递,是医学真谛的表达,是医生职业生涯的闪光点,也是最能感动人们心灵的地方。


一个医生的故事


撒拉纳克湖是美国纽约州东北部游览胜地。此地原为一伐木小镇,1884年该村设疗养院后,成为了著名的结核病户外治疗中心。这些改变,都源于特鲁多医师。




特鲁多医师1873年被诊断患了肺结核病,当时医药界尚不清楚这种病是如何传染的,也没有医治的医物。患此病的特鲁多医师来到撒拉纳克湖边休养,并全身心投入肺结核病的研究,他的病情逐渐改善,三年之后就完全康复了。通过亲身经历,他得出肺结核是可治愈的结论,认为如果再加上新鲜空气、良好营养以及温暖阳光,情况就会更加乐观。他举家搬到临近纽约撒拉纳克湖边的小山谷,筹备成立了实验室致力于肺结核病研究,并于1884年在此建立起治疗肺结核的疗养院Adirondaec ContageSanatorium。这是美国首座肺结核病疗养院,引领了美国在结核病治疗和研究领域的前沿。

       举世闻名的“特鲁多研究所”拥有世界级的科学家们和训练有素的科研团队,这些团队在研究种类繁多的病原体感染和免疫方面建树颇丰。



1915年,特鲁多医生去世后,埋葬在他身前所喜爱的撒拉纳克湖畔,墓碑上镌刻的是他一辈子行医生涯的座右铭。




多年来世人并没有忘记他,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医务工作者们慕名前来,在他的墓前祭祀献花,重温他的医学情怀,更是为了继承他的人文思想。特鲁多医师曾说:“医学关注的是在病痛中挣扎、最需要精神关怀和治疗的人,医疗技术自身的功能是有限的,需要在沟通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去弥补”……他的“有时、常常、总是”,像三个人生的阶梯,一步步升华出三种为医境界,一直是众多医务工作者行医之道的座右铭。


image.png


深刻的启示


医者的天职是治病救人——“有时,去治愈”。医生要学习医学知识,积累临床经验,更好地为病人服务。


强调医者的职业态度——“常常,去帮助”。医生要帮助病人了解病情,寻找最佳治愈途径,减轻病痛,治愈疾病,恢复健康。


医学必须体现人文关怀——“总是,去安慰”。医生在病人面前要展现出关爱和友善。医疗技术再先进、再发达,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疾患。


对某些疾病,当我们无力回天时,病人视医生为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,医生的一个手势,一个微笑,一声问候,都会对病人产生很大的作用。所以,“去问候”就尤为重要。医生要理解和包容病人,要像亲人那样去安慰病人。


医学是科学,不是神学。有相当多的病,人类目前是治不了的。在这个过程中,有相当多的医生在给病人治病的时候必须冒风险,而且往往会有失败。不允许有任何的过错,厌恶失败,整个社会充满着成功学,这完全是违反科学发展的规律的情绪。


我们不仅不能把医生的努力当成犯罪或过失,还应该表扬和鼓励。我们全社会都应该对医生形成一种良性的尊重,医生和病人在相见伊始,就应该是心连心,手拉手,面对共同的对手——疾病,只有这样,我们的健康之路才能越来越宽阔,生命之树才能永远长青。